第931节
??朱文奎坐下,抬手之间急切地说:“都免礼吧,驿使快报消息。” ??解缙轻轻咳了声:“太子殿下,行事应稳重如山,即使消息再大,也不应急切失了分寸。” ??朱文奎这一次没有遵循解缙的教导,抬手说:“郑和的消息太过紧要,失点分寸就失了,驿使,报消息!” ??将官梁兴虽然有些奇怪,为何如此重要的消息建文皇帝都不露面,但还是连忙说:“报太子殿下,接商人情报,经南洋水师查证,郑和水师已于三月二日抵达旧港补充物资,此时正在北上途中。末将来时,南海水师已是出动迎接……” ??朱文奎猛地一拍桌子,站起来,兴奋地说:“好,好,好啊!刘长阁何在,立即发急报给父皇,将郑和船队的消息传报,请父皇返京!” ??刘长阁出班:“遵命。” ??朱允炆微服私访的消息已经无需再遮掩了,毕竟大家都知道了。刘长阁也不再等待,出了皇宫就安排岳四海、雄武成,两人亲自带队北上。 ??武英殿内。 ??朱文奎兴奋,官员更是激动。 ??但在兴奋之后,朱文奎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,连忙询问:“郑和水师的损伤情况如何?” ??话音一出,原本热闹的武英殿顿时安静下来。 ??梁兴肃然道:“殿下,郑和水师的具体消息我等并不知情,相信用不了几日,后续就会有更详细的消息送至京师。但据说——损失很大。” ??朱文奎稚嫩的脸上浮现出哀愁,郑和的使命与任务朱文奎是清楚的,朱允炆对满朝文武隐瞒了消息,却不会隐瞒朱文奎。 ??漫长近乎无边际的航行,足以要人命的寂寞与辽阔,海浪与风暴,还有无数说不清楚的危险,能活着回来,简直就是奇迹。 ??朱文奎看向解缙、杨士奇:“我听宫外聚拢了无数百姓,正在等待郑和的消息,如何拟写文书,安抚民心,就由内阁安排吧。” ??解缙、杨士奇答应下来。 ??朱文奎看向水师都督府的李坚、陈挥:“父皇说过,无论郑和船队折损多少,活着的,牺牲了的,都是大明当之无愧的英雄,他们的家人就是英雄的家人,让水师挨个挨户通知下去,告诉他们,郑和水师将士要回家了。” ??李坚、陈挥沉重地点头。 ??郑和水师航行时间太长了,还差五个月就五年时间了,如此长的时间里,没有大量的折损是不可能的,仅仅是后勤问题,就足够要人命了。 ??无论如何,他们回家了。 ??活着的,归家。 ??死了的,归根。 ??朱文奎沉思稍许,看向礼部尚书陈性善,开口道:“礼部应拟新制,以最高规格迎郑和水师将士回归。不要怕逾制,父皇说过,郑和归,担得起圣人礼仪!” ??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唐赛儿认亲 ??郑和船队回归的消息,自南面而来,快速传过长江,又伴随着无数的口口相传,很快掠过黄河。而在消息传播的浪潮之前,是岳四海、雄武成等安全局军士昼夜不停地北上。 ??济南府,蒲台县。 ??知县戴恩怎么也想不到,大明天子竟然来到蒲台,惶恐中小心伺候。 ??朱允炆并没有为难知县,只是让其找出普泰县户籍,挨家挨户找寻姓唐的人家。 ??没办法,历史上记载了唐赛儿所在的县,却没有记录她到底是哪里的人,想要找出其父母,还得从户籍上入手,然后根据出生年月盘查。 ??安全局的效率很高,只用了三天时间,就排查出了线索,朱允炆看过之后,立即就确定了,无他,因为户籍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: ??林三。 ??这是唐赛儿的老乡,历史上她的丈夫。 ??朱允炆安排安全局先一步找寻唐赛儿的父母,然后带着唐赛儿前往蒲台城西, ??马车里,唐赛儿坐立不安。 ??经过几日相处,唐赛儿认清了眼前的大明天子朱允炆并不是一个坏人,他从不强迫自己背诵什么经文,也不约束自己,他一直都在主张让自己思考,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。 ??世界,不是弥勒的,是大明的,决定无数人悲欢离合与生死的,也不是弥勒,而是眼前的这位。 ??弥勒,只是一件衣裳,里面包裹着的是一个个野心家与阴谋家。 ??佛母推崇弥勒,宣传弥勒救世,想要的是掌握整个白莲教,成为一个地下的王,与朝廷抗衡,站在暗处的巅峰。 ??杨五山掌控白莲教,口里说着弥勒,不过是他想要权势,想要更大的权势罢了。 ??没有人尊重过弥勒佛,他们都在拿着弥勒佛做幌子,他们都在玩弄弥勒佛,一个个嚷嚷着黑暗终会死去,光明将会到来的首领,只不过是利用了底层百姓的愚昧与盲从。 ??早熟的唐赛儿认清了这一切,也明白自己并不是什么小佛母。 ??“你很紧张。” ??朱允炆拿出手帕递给唐赛儿。 ??唐赛儿接过,擦了擦手心的汗,低着头说:“他们为什么要抛弃我?” ??所有的苦难,都是他们造成的! ??朱允炆看着有心结的唐赛儿,开解道:“面对佛母那样的人物,他们怕是连反对的能力都没有。你要知道,天底下没有嫌弃孩子的父母,失去了你,他们何尝不痛苦?” ??唐赛儿看着朱允炆,嘴角微微动了动,终没有说什么。 ??马车停了下来。 ??汤不平引朱允炆、唐赛儿下了马车,指了指不远处的村落:“那里就是百家村,据查,唐赛儿之父唐继本是一位武师……” ??朱允炆抬手止住了汤不平想要说的话,看向身旁的唐赛儿:“是不是你的父母,去见一见就知道了,血脉的羁绊是不会断的。” ??唐赛儿相信朱允炆不会骗自己,他也不可能为了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孩子,去让人翻找几天的户籍,然后一一排查。 ??家? ??那是什么? ??唐赛儿没有过家的温暖,很小的时候就被佛母抱走了,之后又被奶娘养大,活在杨五山的阴影之中,后是逃亡,乞讨,偷窃,直至遇到朱允炆。 ??十年来,没有人真正关心过自己,没有一个。 ??渴望温暖,看到别人的父母拉着孩子的手羡慕的心疼,很想让父亲陪着自己,想让母亲给自己编辫子。 ??可惜这些都是梦幻的空想。 ??唐赛儿向前走去,朱允炆跟在身后。 ??唐继本、唐氏有些紧张,无他,家被一群安全局的人给封了,能不害怕?一些百姓见是安全局的人来了,更是躲了起来,连看都不敢看,生怕卷入到麻烦之中。 ??唐赛儿走到院子门口,看着跪在院子里不知所措的夫妇,回过头看向朱允炆。 ??朱允炆微微点头。 ??唐赛儿走向院子,安全局的人缓缓退了出去,顾云、汤不平跟着朱允炆走了进去,谨慎地防护着。这唐继本是武师,身上有功夫,加上佛母抱走了唐赛儿,他们很可能出自白莲教。 ??朱允炆背着双手,打量着唐继本夫妇,开口道:“起来看看,你们可还认得她。” ??唐继本夫妇听命起身,看向面前的唐赛儿,唐氏的心头猛地一紧,手微微颤抖着,身体一软,瘫在唐继本身旁,幸是唐继本扶住。 ??唐赛儿看着唐氏,那一张脸与自己有几分相似,心里涌上无数的委屈,无尽的悲苦,这些痛与回忆燃烧着血液,让身体有些发热。 ??这就是血脉的羁绊吗? ??唐赛儿不知道,但听到了唐氏一句“我的孩儿”时,忍不住哭了起来,然后被人抱在怀里,温暖传遍全身…… ??朱允炆没有打扰他们,走出院子,看着一旁的柳树出神。 ??汤不平思索良久,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皇上,唐赛儿既然是小佛母,我们是否用她做诱饵,吸引杨五山露面,好将他们一网打尽。” ??朱允炆回头看了一眼唐家的小院,对汤不平严肃地说:“现在的唐赛儿心性未定,我们很难控制,短时间内她还不能离开,一旦落入杨五山手中,她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” ??汤不平有些不理解,安全局不需要在乎唐赛儿的死活,只需要让她引出杨五山,将所有人一网打尽就可以了,哪怕是唐赛儿死了也无妨。 ??可现在看皇上的意思,他并不想让唐赛儿死。 ??朱允炆折了一根柳枝,弯成一个小圆,不断交错着说:“杨五山说到底只是个野心家,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古今,这个人太能藏了,李祺、刘伯完等人都暴露了,可偏偏他还隐在重重黑雾之中。” ??汤不平凝重地点了点头。 ??朱允炆将编好的柳环拿在手上,说:“从青州府的白莲教徒来看,杨五山并没有整合更多的力量,或者说,他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整顿更多力量。在这种情况想要做成大事,只能有一个地方。” ??汤不平、顾云同时惊呼:“京师!” ??朱允炆转过身,看向街道远处,那里有一股烟尘:“盘谷的情报网没有了,杨五山想要再做事,就必须安排人回到京师,有限的财力也只能支撑有限的区域,查吧,对进入京师里的凤阳府、淮安府、扬州府等地的人,撒网盘查。” ??汤不平、顾云明白过来。 ??索靖从暗处走了出来,对朱允炆禀告:“是岳四海、雄武成。” ??朱允炆有些意外,这两个家伙不是留在京师查找线索,怎么结伴跑到济南府寻自己来了,京师出了什么大事件值得他们两人一起来? ??雄武成、岳四海满是疲惫,但精神依旧兴奋,隔着老远翻身下马,疾步走向朱允炆行礼。雄武成肃然道:“启禀皇上,郑和水师船队有消息了!” ??“当真?!” ??朱允炆激动起来。 ??无数个日夜里,朱允炆也曾怀疑自己的决策是不是正确的,毕竟横跨大西洋对于现在的大明水师而言依旧是有些勉强,他们若是全军覆没,所有人折损在那里,自己如何面对他们的妻子、儿女与父母! ??无数个日夜里,朱允炆也曾敲着地图,一寸寸找,一寸寸看,寻思着郑和应该到了哪里,是不是该回来了,遇到了什么危险!担忧与不安充斥着内心,在夜色里,人显得脆弱,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亲手将他们送到了绝境里去! ??无数个日夜里,朱允炆也曾梦到过大海波涛,吞噬了船,无数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,残缺的只剩下狰狞与恐怖,无数的牺牲,以没有结果作为结果…… ??朱允炆不害怕牺牲,但希望这些牺牲可以换来成果,可以实现价值,而不是所有的牺牲都毫无意义。 ??无尽的大海,遥远的路程,隔断了消息。 ??等,只能等。 ??他们的家人着急,水师着急,自己何尝不着急不担忧! ??郑和终于要回来了吗? ??朱允炆接过雄武成递上的文书,里面的内容很粗糙,但有一点是确认的消息,那就是郑和水师回来了,虽然没有提回来多少人,也没有提多久能回到京师,但郑和已经抵达了南洋且正在回家的途中,这就够了。 ??南洋至金陵,都是大明的地盘,海上除了海浪之外,再无郑和船队的敌人。 ??“太子殿下请求皇上及早返京,主持郑和水师归来大礼仪。” ??岳四海道。 ??朱允炆将文书看了四五遍才收了起来,笑着说:“郑和水师要回家了,朕岂能不回去迎接,安排回程事宜吧,就走京杭大运河。” ??岳四海、雄武成领命。 ??朱允炆心情大好,郑和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,他耗费了近五年时间才回来,一定是完成了使命! ??大明百姓不知道,大明官员也不知道郑和回归的意义,这将是一个标志,一个改变大明、影响后世千年的大事件。